內容來自YAHOO新聞
名.醫.問.診-中醫也可以調理糖尿病 上
工商時報【陳稼洺(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)】
62歲王女士被診斷糖尿病已有10多年,目前服用口服降血糖藥物,不過最近糖化血色素(HbA1c)一直控制不好,醫師開始建議她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,王女士因害怕打針於是前來中醫門診治療,經中醫辨證論治以中藥調理後,糖化血色素從11下降至7,讓王女士可以繼續用口服藥控制血糖而不用注射胰島素。
隨著人口老化、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的改變,近年來糖尿病已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四名,估計台灣糖尿病患人口已達二百萬。其中,九成以上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,又稱第二型糖尿病;這些人當中又因為大多超過四十歲、常於五十五歲以後病發,故稱為成年型糖尿病。
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問題,它會帶來慢性併發症包括小血管病變,如視網膜病變、腎臟病變、末梢神經病變;以及大血管病變,又稱動脈硬化症;因為一旦病情控制不佳,易引起心臟病、中風,還會造成眼睛、腎臟、下肢血管等併發症,甚至造成失明、洗腎和截肢。
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早期,大部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,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隔間防火不舒服感覺。
常見的症狀有
1.口渴且頻尿。
2.易飢餓感。
3.容易疲勞。
4.體重發生變化:
罹患了糖尿病,可能會日漸肥胖,可是糖輕隔間尿病嚴重時,體重會迅即減輕。
5.視力減退。
6.末稍神經症狀:
易有手腳痲痺與陣痛感,也有人夜間小腿會抽筋。
7.皮膚搔癢。
8.傷口不易癒合。
9.女性月經異常。
10.男性陽萎症狀。
當您發現前述的十個症狀已有多數出現時,表示體內糖尿病已有某程度的變化,應儘快就醫診斷與治療。
中醫認為糖尿病屬於消渴病範疇,早在2000多年以前,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有了對本病的詳細記載,稱之為“消渴”或“消癉”。中醫認為消渴病因除體質因素外,有認為過食膏粱厚味、嗜酒、精神因素或房事不節,精虛腎燥誘發消渴。根據臨床觀察,糖尿病的發病因素是綜合的,尤其是嗜酒,喜食膏粱厚味和精神緊張過度三者綜合而發病者較多。
(未完待續)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名-醫-問-診-中醫也可以調理糖尿病-上-215007116--finance.html
D4BBABEB9E15A7EB
留言列表